當前位置:

《水城印象》叢書序

來源:市文聯(lián) 作者:賀紹俊 編輯:redcloud 2016-11-25 11:35:23

我的文學夢是在沅江孕育起來的。十幾歲的我,青春還是青澀的,就來到沅江了,盡管那時的生活是艱難的,但我因傾慕洞庭湖而來到沅江,艱難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呢?那時候的洞庭湖還是中國第一大湖,我曾在自己的日記本里抄錄了不少詠洞庭的名詩,如“吳楚東南坼,乾坤日夜流”,如“遙望洞庭山水色,白銀盤里一青螺”。沅江瀕臨洞庭湖,這里最不缺的應該就是水,生命離不開水,文學又未嘗不是這樣,同樣離不開水。因此我想在沅江那段艱難的歲月里,竟然孕育起文學夢,大概就是水的緣故吧。最近沅江的文友們送來他們的一套叢書,叢書就叫“水城印象叢書”,看到這個叢書的名字,我就倍感親切。

我記得當時沅江的文學創(chuàng)作十分活躍,在湖南省小有名氣。并沒有專業(yè)作家的說法,全是一群文學愛好者在努力奔突。一直到今天,我還和這里的朋友們保持密切的聯(lián)系,也就知道他們所取得的成就。堅持立足本土,弘揚洞庭湖的特質和精神,是作家們不改的初衷與奮斗的方向。這正是這個群體幾十年來所展示的魅力,特別令人感動。

將沅江稱之為“水城”應該是非常貼切的。世界上最有名的水城是意大利的威尼斯,沅江也被冠名為“東方威尼斯”。盡管有這樣的比擬,其實水與城市的關系,水與人的關系,沅江和威尼斯并不完全一樣,威尼斯的水是浪漫的,沅江的水則是自然的;威尼斯的水是一種生活情趣,沅江的水則是一種生命律動。“水城印象叢書”的十二本書都寫到了水,而且似乎也在印證我對沅江之水的感受。在《墨取源頭》里,華子翻檢洞庭湖的歷史,發(fā)現(xiàn)了濕地的大美。舒放的散文集《洞庭傳說》,宛如一艘文字打造的客船,帶我們穿越八百里洞庭,覽盡水鄉(xiāng)獨特的風情與人文。在洞庭湖各種各樣的船只漸漸遠去天邊的現(xiàn)代,我們對它們有著難以割舍的留戀。肖皓夫的文集《一個人的語文》,分明有一種洞庭湖淵博深厚的底氣,詩行里分明有一種濕淋淋的現(xiàn)代水城的韻味。鐘浩如的散文集《湖風弄琴》,一樹、一島、一葦、一洲,無不彌漫著水鄉(xiāng)水湄的芬芳,洞庭湖的民俗風情躍然紙上。劉喜良的散文集《潮涌洞庭》,作者以深邃、睿智的目光,透視鄉(xiāng)間人事,以悲憫、憂患的文字,掃描人間萬象。黎夢龍的散文詩、詩歌集《遠水》,情真意切,悠揚宛轉,韻味綿長,彰顯著詩人的人格情神,傳遞對湖鄉(xiāng)生活的關注。鄧珊的詩歌集《田園里的輕吟淺唱》讓人似乎看到了一個柔弱的小女子在自己的天地里翩翩起舞,尋求心中的安慰,營構心中的凈土。張雁的小說散文集《歲月》,描寫洞庭湖人的衣、食、住、行都與水關聯(lián),反映湖鄉(xiāng)風情、張揚湖鄉(xiāng)人民的創(chuàng)業(yè)精神。邵孝文文集《命運沒有角度》,那自然、平實、清新又不失給人以啟迪的詩句,會帶給你無限的遐想。劉建純小說散文詩歌集《大湖氣象》,的確能讓人感到大湖之風撲面而來,或氣勢磅礴,或溫婉多情。劉建斌的散文、雜文、詩歌集《江河放歌》,正是在江河上行走,寫盡了洞庭人的風流倜儻。甘健主編的學生作品集《有段歲月叫高三》寫法新穎、文筆優(yōu)美,表現(xiàn)出學生進行文學創(chuàng)作美好的開始。而多人撰寫的報告文學集《橘城風采》,唱水鄉(xiāng)之夢想,匯水鄉(xiāng)之真情,顯水鄉(xiāng)之神韻。

過去我們把沅江稱之為湖鄉(xiāng)或水鄉(xiāng),三十多年前我初次登上赴沅江的輪船時,就想象著魚米之鄉(xiāng)的富庶,那時一個農耕時代的沅江。我似乎也習慣了把沅江稱之為水鄉(xiāng),因此剛從文友們的書中讀到水城這個詞時還有些不適應。但很快我就釋然了。從水鄉(xiāng)到水城,也許記錄的正是歷史前進的步履,水城印象折射出的恰是時代的變化。從這一點來說,沅江的文友們應該比我更幸運,因為他們始終生活在沅江,切身體驗到從水鄉(xiāng)到水城的演變,捕捉到洞庭湖的萬千氣象。“水城印象叢書”正是他們長期積累和體驗的結晶。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湖光水色瀲滟下的歷史、現(xiàn)實和未來。

沅江給了我一個文學夢,我?guī)е@個文學夢起飛了。但我仍然牽掛著沅江,因為我把我的青春遺落在這里。有時我的喜與憂都與沅江的水相連。得知洞庭湖因為長年的開發(fā)圍墾,現(xiàn)以已經不再是中國第一大湖了,我傷心不已。得知沅江成立了濕地保護局,我又為之欣喜。沅江的水是生命之水,也是文學之水,它澆灌出一片文學之林。沅江的文學也帶著水的潤澤、水的風韻。我相信,沅江的文學也會有著洞庭湖的遼闊和雄偉,煙波浩淼,水天一色。

賀紹俊 \ 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原《小說選刊》執(zhí)行主編,著名文藝評論家。

來源:市文聯(lián)

作者:賀紹俊

編輯:redcloud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紅網首頁 返回沅江新聞網首頁